《財米油鹽》|施展百億“魔法”,世界杯“帶貨”值不值?
本屆世界杯,由各大企業贊助商組成的“中國隊”吸引全球目光!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為卡塔爾世界杯贊助13.9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0億元,超過美國企業投入的1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國際足聯預計,本屆世界杯將吸引全球50億人觀看。全球頂級“IP”帶來的頂級流量,意味著頂級“帶貨”機會,各類品牌自然都不想錯過。
有的企業成為國際足聯(FIFA)合作伙伴,比如阿迪達斯、可口可樂、萬達;
有的是世界杯贊助商,比如百威、海信、麥當勞、蒙牛、vivo;
還有的是區域贊助商,比如來自中國的BOSS直聘和雅迪。
還有不少企業通過贊助球隊和球星來吸引熱度,比如現代、寶馬、上汽名爵(MG)等車企,以及伊利、榮耀等品牌。
身處全球化時代,品牌重金“出戰”世界杯,絕非一時頭腦發熱,而是事關布局全球市場的“出海”大計。從2009年首次參與,到如今總贊助額全球第一,中國企業在世界杯賽場,已經走過十多年。
有數據顯示,作為近兩屆世界杯的“金主”,五年來海信的海外收入占比從不足20%上升到了41.3%。同樣“參加”了兩屆世界杯的蒙牛,今年上半年海外地區營收同比增長超過了74%。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體育金融研究中心總監王浩羽對人民網《財米油鹽》表示,世界杯中國贊助商的數量和金額增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中國企業具有參與全球品牌競爭的實力與需求,世界杯是企業“出海”營銷的重要選項;另一方面,世界杯的中國觀眾穩定增多,企業參與世界杯營銷對本土市場價值同樣巨大。
“我認為大多數官方贊助商品牌的營銷都可以說是成功的,因為世界杯營銷是個非常大的系統工程。”在王浩羽看來,整體來看,越長期的贊助營銷越容易成功,越短期的或等級越低的贊助營銷則越可能會失敗。
他同時指出,參與世界杯廣告投放的企業在營銷效果上千差萬別,主要是企業在配套營銷上的表現不盡相同。因為世界杯贊助只是第一步,獲取贊助權益之后,如何最大程度使用并進行商業轉化,才是每個贊助商企業最應該思考的關鍵問題。
“中國品牌要想成長為全球大品牌,這是必經之路。”王浩羽說,對于布局世界杯營銷的中國企業而言,無論是“砸”重金成為官方贊助商,還是采取短期“伏擊”營銷,都應該充分認識體育營銷的價值,了解其中的機會和風險,在實踐中不斷磨練創新。
制片人 章斐然 謝婷
監制 呂騫 梁爽
策劃 陳鍵 李佳
記者 申佳平
編導 剪輯 史新培
設計 林珊珊
人民網經濟民生編輯部
人民網全媒體制作三部
聯合出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