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能力顯著提升 市場“磁吸力”不斷增強
“中國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出口和進口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和第二”
“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連續11年穩居世界前三”
“資金流向覆蓋155個國家和地區”
……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在高水平全方位開放格局下,中國主動開放的含金量不斷提升,堅持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帶來機遇。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
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如何行穩致遠?“中國與世界共享的,首先是超大規模市場。”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室主任、研究員金瑞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依托超大規模市場的獨特優勢,通過國內大循環積極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不僅增強了國內國際市場的聯動效應,更在擴大國際合作的過程中顯著提升了自身的開放能力。
回顧過去,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哪些新舉措、新成就?
從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到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簽署生效;從過境免簽政策的不斷擴容,到自貿區(港)數據跨境流動的先行先試;從多次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到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的市場準入……過去十多年間,中國開放的步伐堅定而有力,以一系列重大舉措彰顯其開放的廣度與深度。
政策的暖意,正是不斷增強中國市場的“磁吸力”。
“中國近期發布的一系列舉措,旨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覆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金融、知識產權等多個關鍵領域。”金瑞庭介紹,隨著貨物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信息流更加通暢,中國開放的大門正越開越大,中國大市場日益成為世界大機遇。
《決定》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金瑞庭進一步闡釋,中國將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這一積極變化,讓不少跨國企業堅信,中國已經成為最佳投資目的地的代名詞,與中國同行即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即投資未來。
最新數據再次印證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
近期,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中國經濟“半年報”——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新動能加快成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金瑞庭表示,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考驗,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在頂住壓力、穩住規模、提升質量的同時,打開了發展的嶄新局面。
金瑞庭表示,中國具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以及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將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向前發展。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哪些新機遇?
展望未來,金瑞庭還表示,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將為中國經濟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加速中國市場成為世界市場、共享市場、大家的市場,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多確定性、更強穩定性、更大正能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