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片,2021无码国产在线视频,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久久综合给久合久久综合

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糧食產量、人均糧食占有量、糧食播種面積等主要指標均有提升——

五組數據看“中國飯碗”之穩

本報記者 邱海峰
2023年09月14日06: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今年,山西省運城市夏縣水頭鎮復播的5萬多畝玉米長勢空前。圖為8月30日,村民駕駛玉米聯合收割機在田間收獲玉米。
  張秀峰攝(人民圖片)

  9月6日,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雙龍鄉龜池村,村民正充分利用晴好天氣,搶抓農時,組織收割機搶收水稻,確保顆粒歸倉。
  趙 勇攝(人民圖片)

  極端氣候干擾全球農業生產、主要糧食生產國糧食產量受到影響、印度等國限制大米出口……近期,關于糧食安全的擔心在全球蔓延。

  中國如何保障糧食安全?9月5日,國務院關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外發布。這份關于“中國飯碗”的報告,全面系統地梳理了糧食生產消費數據,給百姓送去“定心丸”。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

  ■2022年糧食產量13731億斤,糧食單產每畝386.8公斤,較5年前分別提升了498億斤、13公斤

  ■2022年,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6.1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

  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如何,產出是直接的衡量指標。

  先來看第一組數據——報告顯示,中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2年糧食產量13731億斤,糧食單產每畝386.8公斤,較5年前分別提升了498億斤、13公斤。

  “這組數據傳遞了兩個關鍵信息,一是產能躍升,另一個是高位增產。”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慧表示,從生產能力看,中國糧食產量2012年達到1.2萬億斤以上,2015年邁上1.3萬億斤新臺階,并一直保持著穩定表現,這增強了中國糧食生產在需要時產得出、供得上的底氣。從具體產量看,中國糧食產量近年穩居世界第一,2022年的13731億斤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在前期多年增產、起點較高情況下實現這一產量增長并非易事,更凸顯了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成效。

  對于糧食生產能力的提升,農民有著直觀感受。“早些年一畝地每年能打1000來斤糧食已經很了不得,現在俺們這里年畝產多超過2000斤,去年不少地塊一茬小麥加一茬玉米畝產已經達到3000斤以上,這讓俺們看到了種糧的奔頭。”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糧農魏德東說。

  曹慧分析,近年不少地方在穩住糧食播種面積的同時,加快提升糧食單產水平,這為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根據報告,糧食單產5年來增長了約3.5%,其中三大口糧中小麥、玉米單產水平提升明顯,二者較5年前每畝分別提升24.8公斤、21.7公斤,增幅達到6.8%、5.3%。

  人均指標是另一重要參考。

  來看第二組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6.1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

  曹慧表示,評價一國糧食安全保障水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出的“人均400公斤糧食安全線”是一個重要標準。近年來,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始終保持在這一水平之上,而且持續增長,2012年超過450公斤、2013年超460公斤、2015年超470公斤、2021年超480公斤,10年增幅達到7.5%左右。“對于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這不僅意味著中國自身糧食安全有保障,更為穩定全球糧食市場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曹慧說。

  夯實“地”與“技”

  ■2022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較5年前增加了515萬畝

  ■到2022年底,中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7年的52.5%提升到2022年的62.4%

  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的背后,“地”是關鍵因素。

  再看第三組數據——報告指出,全國耕地總量持續下降態勢得到初步遏制,2021和2022年連續兩年實現凈增加。2022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較5年前增加了515萬畝。

  2021年,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發布,介紹了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的全國土地利用狀況,其中全國耕地地類10年間減少了1.13億畝。“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面對耕地總量的明顯下降,中國及時出臺政策措施,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強化耕地保護督察執法,近兩年耕地保護效果逐步顯現。”曹慧說。

  耕地有了,如何穩住糧食播種面積?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在春耕等農業生產關鍵時期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中央財政安排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專項用于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糧食主產區826個產糧大縣全覆蓋……專家認為,正是政策保障的不斷完善,地方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推動了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增加。

  要量的增長,更要質的提升。

  第四組數據很有說服力——根據報告,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到2022年底,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相較于傳統農田,高標準農田具有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優勢。有關統計顯示,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比一般農田的畝產提升10%至20%,機械化水平高15至20個百分點,節水20%至30%,節電30%以上,節肥13%;通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出效率,平均每畝節本增效約500元。曹慧表示,當前,中國高標準農田面積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52%,這已經可以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隨著未來面積進一步擴大,中國糧食生產將會有更堅實的基礎。

  既藏糧于地,也藏糧于技。

  看第五組數據——報告顯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從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2年的62.4%、96%、73%。

  “總體判斷,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已經邁入世界第一方陣。”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農業現代化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工作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加力。農業農村部將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農業科技成果系統集成,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8方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今年已實現夏糧豐收、早稻增產

  ■全國秋糧面積約13.1億畝,穩中有增,目前大部地區秋糧長勢良好,豐收有基礎有希望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報告指出,當前,烏克蘭危機推動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農產品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糧食安全仍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需要妥善應對。

  “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糧食需求仍將剛性增長,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曹慧說,此外,中國農業資源稟賦欠佳,人均耕地占有量和人均水資源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農機研發及應用距離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耕地使用細碎化的情況尚未根本改變,這些制約因素使得糧食產能在1.3萬億斤高平臺上往上走的難度增大。

  曹慧認為,在全球極端天氣多發的大背景下,農業災害風險明顯加大。面對這些風險挑戰,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層層壓實生產責任,強化政策支持、技術指導,力爭“龍口奪糧”“蟲口奪糧”,今年已實現夏糧豐收、早稻增產。

  白露節氣已過,各地秋糧陸續進入收獲期。據介紹,今年我國秋糧面積預計達13.1億畝,比去年穩中有增,目前全國大部地區秋糧長勢良好,豐收有基礎有希望。

  從長遠看,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仍需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此次報告明確提出,將從加強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大力落實藏糧于地、積極推進藏糧于技、加大農業保護支持力度、切實提升糧食調控能力、加快構建現代糧食產業和流通體系、不斷提高多元食物供給能力、深入開展糧食節約減損行動等8方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圍繞這些部署和安排,多個部委近期密集發聲。

  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說,近兩年,全國耕地總量持續減少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勢依然嚴峻。自然資源部將堅持量質并重、嚴格執法、系統推進、永續利用,采取過硬實招,切實守牢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占用耕地行為。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要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必須進一步強化農田水利建設。水利部將采取積極措施,完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進一步發展灌溉面積,做好水旱災害防御。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支持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兩類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同時加快發展代耕代種、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支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多措并舉降成本、提效益。”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說,要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制度化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努力讓主產區重農抓糧不吃虧。

(責編:趙欣悅、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人民銀行:二季度末金融業機構總資產449.21萬億元
  人民網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羅知之)據人民銀行官網消息,初步統計,2023年二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49.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406.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5%;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3.76萬億元,同比增長5%;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9.2萬億元,同比增長9.6%。 金融業機構負債為410.48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銀行業機構負債為37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證券業機構負債為10.45萬億元,同比增長4.3%;保險業機構負債為26.39萬億元,同比增長11.2%。…
自然資源部發布第四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人民網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楊曦)日前,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的通知》(第四批)(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典型路徑、典型模式和后續工作重點,并向各地推薦11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通過典型示范引領進一步推動實踐探索,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 11個典型案例分別是:浙江省杭州市推動西溪濕地修復及土地儲備促進濕地公園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浙江省安吉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江蘇省常州市鄭陸鎮整理資源發展生態產業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福建省南平市推動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山東省東營市鹽堿地生態修復及生態產品開發經營案例、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茶卡鹽湖”發揮自然資源多重價值促進生態產業化案例、北京城市副中心構建城市“綠心”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六堡茶產業賦能增值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石漠化綜合治理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天山花海一二三產融合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生物多樣性補償案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