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穩就業 暖民心 牢牢守住千家萬戶的幸福底線
就業,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經濟大局。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疫情持續影響經濟與就業,疊加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創歷史新高等背景,穩就業任務無論從總量還是從結構來看都面臨不小壓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兜牢這一底線,是必須未雨綢繆的重大事情。盡管面臨不小的困難和挑戰,各地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準確預判和科學部署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加快釋放穩崗擴崗政策紅利,努力完成各項就業目標任務。
隨著各項援企紓困政策效應顯現,上半年就業形勢逐步回穩向好。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從4月的6.1%回落至5.5%;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59%,城鄉困難人員就業穩中有增。
“黨中央十分關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業。”面對依然復雜的形勢與壓力不減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猶如一顆“定心丸”,為千家萬戶守護這“穩穩的幸福”。
關注重點人群 有效解決“燃眉之急”
重點群體穩,則就業大局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未來。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空前。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都創歷史新高。同時,受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企業吸納就業能力普遍下降,更加劇了供需矛盾。
花大力氣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深切牽掛。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當前正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階段,要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學校、企業和有關部門要抓好學生就業簽約落實工作,尤其要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
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急難愁盼問題,各地各部門亮出硬招實招。6月,人社部部署開展2022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明確“高頻舉辦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等9項措施,強化政策落實、權益維護、困難幫扶;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國資央企等集中啟動夏季招聘,精準對接各地央企、國企及高校畢業生的實際需求;科技部將科研助理崗位的開發情況作為國家高新區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要求高新區將30%左右的場地向高校畢業生創業者免費提供。江西、山東、安徽、湖南、重慶、甘肅等地舉辦公共服務進校園系列專場招聘活動,組織各類線上線下招聘600余場次,發布崗位80余萬個;黑龍江、廣西等地積極與高校合作,共建高校就業創業服務站、校園職業成長導師站……
2022年7月21日,福州舉行“好年華,聚福州”來榕青年人才對接座談會,幫助來榕的青年人才就業創業,促進青年人才與用人單位的供需對接。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今年,學校為了促進應屆畢業生就業想了很多辦法。學院開了好幾次大會給我們宣講政策,還聯動一些機構和企業進行定向招聘,就業服務指導也更有針對性,為我們的就業提供了很大幫助。”山西財經大學2022年應屆畢業生王奇說。
今年以來,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產業園專場”“國聘行動”等活動,目前共有1.5萬家企業提供89萬個就業崗位。全國2169所高校通過實地走訪、視頻會議等多種方式拜訪5.8萬家用人單位,為畢業生拓寬崗位達114.9萬個。
“由于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現象疊加,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要把階段性措施與制度性安排進行協調結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趙忠表示。
另一方面,受疫情沖擊影響,就業穩定性相對較差的農民工群體亦面臨就業難問題。今年以來,我國繼續擴大面向農民工的以工代賑規模,不僅將實施范圍拓展至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設領域的政府投資重點工程,更是將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的勞務報酬占比,由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
截至5月中旬,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今年已下達以工代賑中央投資66億元,撬動地方各類資金約12億元,支持各地共實施以工代賑項目1800余個,預計將帶動13萬余名農村脫貧群眾和低收入人口等重點群體穩就業、促增收。
穩定市場主體 有力夯實“民生之本”
各類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是穩就業的主體。數據顯示,1億個體工商戶就能帶動近3億人就業。穩企業就是穩就業,穩就業就是穩民心。
“要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發揮其就業主渠道作用。”2021年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吸取一些西方國家經濟‘脫實向虛’的教訓,不斷壯大實體經濟,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風雨來襲,穩字當頭。壓力當前,“降、緩、返、補、擴”五方面政策措施及時出臺,支持市場主體紓困減壓、穩崗擴崗。
2022年5月18日,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一家鞋業公司的工人在生產運動鞋。5月以來,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為企業紓困解憂,助力企業穩崗增收。新華社記者范長國攝
“我們已經收到了6.5萬元穩崗補貼資金。”山東省臨沂市榮華大酒店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酒店每月需繳納的員工社保費在15.8萬元左右,補貼的發放有效降低了酒店的運營成本。山東省德州中聯大壩水泥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政策出臺后,當地第一時間落實,目前企業共收到了穩崗返還資金42.7萬元,“正好用來幫800名員工繳納社保”。
“減息讓利減輕了企業財務負擔,對小微企業是真正的‘及時雨’。”重慶中膜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已經收到3筆貸款的穩就業專項優惠,同時承諾公司全年度不裁員、少裁員。相關利好舉措還在不斷推出。7月6日,重慶41家銀行聯合宣布,將對過去12個月內不裁員、少裁員和吸納應屆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的中小微企業下調貸款利率,預計為8萬家中小微企業讓利3億元貸款利息。
降費率“直兌直達”,穩崗返還“免申即享”……在政策“及時雨”的支持下,穩崗紅利快速釋放,企業的獲得感也進一步提升。
據統計,1—6月,全國共向584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資金331億元;通過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和緩繳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減收715億元;向195萬戶參保企業發放留工補助資金87億元。
健全保障政策 盡早解除“后顧之憂”
創業是就業之源,靈活就業是就業的“蓄水池”。在新形勢下,靈活就業對于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意義更非同往常。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加強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崗撮合對接力度,通過在交通便利、人員求職集中的地點建設零工市場,線上線下舉辦靈活就業專場招聘等形式,為“用工”“找工”搭建更多平臺。
6月30日,務工人員在湖北省襄陽市云灣社區“零工驛站”查看招聘信息。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沒想到活兒找得這么順利。”立夏過后,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長山村剛剛忙完春播春管的村民楊浩,一大早就搭上同村人的便車前往襄州城區,到今年1月投入運營的云灣社區零工驛站“找點事做”,登記信息后,當天下午就接到了用工電話。
除了像楊浩這樣的農民工,隨著我國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像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在線學習服務師等也在成為靈活就業的主要人群,新職業帶動的新就業形態愈加普及。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到2億人左右。完善這一人群的勞動者權益保障是新階段就業工作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這個群體,對存在的問題了然于心。他指出:“部分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等人群沒有納入社會保障,存在‘漏保’、‘脫保’、‘斷保’的情況”,并強調:“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并切實加以解決。”
今年以來,針對這一龐大群體,我國持續完善相關政策支持,進一步保障靈活就業勞動者權益,為他們免除“后顧之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聚焦新就業群體保障問題,明確提出,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1月,新業態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率先試點。在疫后重振階段,黑龍江、河南、湖北、廣東等多地打出的穩就業“組合拳”也都提及靈活就業和相關保障。
“這對我和家人來說都是個保障!”不久前,濟南的“快遞小哥”郭超參保了工傷保險,這份踏實和安心讓他的工作勁頭更足了。無獨有偶,近月來,上海、浙江、江西、內蒙古、青海等多地紛紛加快推進基層快遞網點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為“快遞小哥們”系緊“安全帶”,戴好“安全帽”。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聯組會討論時指出:要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擴大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覆蓋面,實現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蓋范圍更加廣泛,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保就業既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進入下半年,我國就業形勢仍面臨不確定性風險。面對新挑戰新任務,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下一步將加力促進創業和靈活就業。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深入實施創業培訓,跟進提供創業擔保貸款等融資支持。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加強零工市場建設,支持靈活就業健康發展。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必能扎實辦好就業大事、牢牢守住幸福底線。
【相關閱讀】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系列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