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怎么看(當前中國經濟問答)
看中國經濟,許多人習慣于先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8%,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中指出:“中國出臺了一系列重磅改革舉措,將有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有充足信心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繼續發揮世界經濟增長最大引擎作用。”
中國經濟航船始終在穩健前行,有厚實的底氣,有充沛的動力,更有不斷匯聚的信心,哪怕有風有雨,定能一往無前。
(一)
不可否認,中國的發展需要速度。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進程,用速度壓縮了時間,創造了發展空間。
中國以奮進的姿態邁進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同時間賽跑、同歷史并進。”
2012年至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超126萬億元,人均GDP從39771元增長到89358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10元增長到39218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從1.03萬億元增長到3.3萬億元……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了新臺階,發展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體量今非昔比。但對于一個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發展仍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必然要有持續積累的經濟總量作為重要支撐。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明年“十四五”規劃順利收官,保持一定經濟增速至關重要。
前三個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5.3%、4.7%、4.6%,雖有所起伏,但波動幅度不大,保持在預期目標附近。
這樣的增速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有世界經濟增長動能趨緩帶來的沖擊,有房地產、地方債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也有內需不振、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洪澇災害頻發等方面的作用。
但是,我們頂住了壓力,守住了底線,經濟穩定運行的總基調沒有變。
縱向看,今年前三季度GDP總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7萬億元,三季度GDP總量比去年同期多了近1.3萬億元,環比增速連續9個季度正增長。
無論是增量還是增勢,前三季度的經濟運行已經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橫向看,三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增長2.8%,歐元區和歐盟均同比增長0.9%,日本環比增長0.2%。同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經濟增速仍位居前列。
世界經濟需要中國的增長,國際社會表現出對中國經濟的樂觀期待。近期,美國彭博社基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計算得出結論,未來5年中國仍將是全球增長的最大貢獻國。
全面看,支撐經濟增速,還有更多可圈可點的亮色。
前三季度,鐵路、民航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13.8%、19.1%,我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490.9億人次,同比增長5.4%;
全社會用電量累計7.4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電動汽車等新興行業用電量高速增長;
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9%,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
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統計結果,國內出游人次同比增長15.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同比增長17.9%。
一項項快而優、小而美的數據,從一個個側面呈現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廣泛性與多元性。這些細分領域的增長,單獨來看可能并不顯著,但累積起來卻可以對整體增長產生積極影響。
總的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大盤“穩”的態勢得以延續,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有支撐、有基礎、有底氣。
(二)
看經濟增速,不僅看當下、看一時,更要辯證看、長遠看。
重視速度、不唯速度,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遵循的辯證法。
GDP及其增速,通常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綜合經濟實力和水平。但作為一個數量指標,GDP強調的是量的概念,并不能全面反映經濟活動的質量和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經濟發展僅僅理解為數量增減、簡單重復,是形而上學的發展觀。”
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十幾個成功躋身高收入經濟體。那些取得成功的國家,就是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后實現了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國家,就是沒有實現這種根本性轉變。
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曾經在我國發揮了很大作用,但也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掩蓋了一些矛盾和風險。
如果我們不破除“速度崇拜”,習慣于鋪攤子、上項目,即使暫時把速度抬上去了,也會透支未來的增長。
“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
發展是硬道理,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再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經濟不斷被注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內涵。
當前的中國經濟,更加注重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而不是簡單以GDP論英雄。
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我們一直朝這個目標全力以赴。經過努力,在5%的左一點或是右一點,都可以接受。
相比于速度,評判經濟好不好,我們更要看發展動力是否強勁、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看創新驅動力是否更強了、發展是否更協調了、綠色底色是否更厚重了、開放水平是否更高了、老百姓是否更幸福安康了。
幾個節點頗具意味。11月15日,X8083次中歐班列從重慶駛向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到10萬列。
2011年,第一列中歐班列為單一IT產品的“中國制造”。如今,第10萬列的貨單里,包括電子信息產品、汽車整車及零配件、機械工業配件等“中國創造”。
就在不久前,隨著一輛新車在武漢下線,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
從2015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表明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走出堅實步伐。
更多指標,透射出中國經濟求質而進、換擋升級的軌跡: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其中,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1%、7.5%,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
前三季度,新領域新賽道繼續拓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光電子器件、虛擬現實設備、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產量保持兩位數增長。
前三季度,經濟發展的“含綠量”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初步測算,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比上半年擴大0.8個百分點。
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百姓大大小小的身邊事、關切事、難辦事,不斷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出六方面24項措施。
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104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略高于GDP增速。
加快轉型升級,增添高質量發展動力;增進民生福祉,折射高質量發展成色。
國家統計局作出明確判斷:“中國經濟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長前提下,經濟發展的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高質量發展穩中有進的大趨勢沒有變。”
(三)
2024年只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了,抓經濟到了沖刺關鍵期。
黨中央始終把穩增長放在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攬全局、正視困難、科學決策,及時加強宏觀調控,加快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
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空前——
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從今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債;9月27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釋放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10月21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25個基點。
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持續加力——
多地調整住房限購政策,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降低住房貸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貸利率落實到位,加大住房交易環節契稅優惠力度,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
提振資本市場多措并舉——
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發布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
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逐步顯效——
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家、省、市、縣四級發展改革部門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進一步健全,出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量持續增長。
進入金秋后,我們明顯感受到,市場人氣更旺了,股市、樓市更活躍了,經營主體的預期在改善,全社會的信心在增強。
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增長3.9%,連續8個月下降后首次實現增長;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達1.98萬億元,環比增長近150%。
據商務大數據監測,11月上旬,重點監測零售企業家電、通信器材、服裝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45%、28%和6%,部分老字號產品銷售額翻番。
政策組合效應正在有效釋放。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重回景氣區間;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3%,比上月加快1.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6%,比上月加快3.9個百分點。
一系列“加快”表明經濟企穩回升勢頭增強,積極因素累積增多,我們對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信心更足了。
信心賽過黃金,自信才能自強。
前進道路上有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可能遇到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巨大市場需求不會改變。
同時要看到,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國際政治不確定性增大,個別國家對我們的遏制打壓可能升級;國內消費增勢仍然較弱,穩投資難度加大,有的行業依然下行,一些企業困難加重,很多積極變化只是初步的,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
面對錯綜復雜、快速變化的形勢,我們要把握好時與勢、危與機、穩與進,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既要正視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又要看到具備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從最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牢牢掌握主動權。
干字當頭。我們要倍加珍惜中國經濟來之不易的向上、向優、向好局面,發揮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人心優勢,堅決落實黨中央對經濟工作作出的決策部署,打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組合拳,千方百計提振消費、擴大需求,加快推進產業提質升級,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深入推進重點改革任務,穩住樓市、股市兩個“風向標”,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范應對。
信心為鑰。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全年經濟發展成績單,需要全國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迎難而上、積極有為、共同奮斗。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翻山越嶺,撥云見日,中國經濟必將迎來新天地。
(據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趙超、劉紅霞)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4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