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教育如何回歸課堂?
重拳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發布“雙減”政策、推動教育均衡化發展……近來,教育領域大招頻出引發關注,教育的下一步未來走向也備受爭議。
讓教育主陣地回歸課堂,促進教育高質量均衡化才是教育目前重力改革的方向,一系列教育變革的背后,彰顯了國家對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的決心,同時也為課堂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贏來新時機。
業內認為,一方面,搭載數字教育資源的平臺讓遠在大山的孩子們,有機會觸摸到超越經濟條件所限的新世界;另一方面,依托于數字教材的新型教學模式將重新變革課堂教育,讓課堂教學重新回歸初心,成為教育真正的“主學堂”。
校外培訓引發爭議,課堂教育重新回歸
2021年7月24日,中辦、國辦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組織學科類培訓。
禁令一下,一聲槍響,校外培訓的現狀和問題引發極大關注,全國各地陸續出臺具體禁令。在此局面下,各地也在嚴打校外培訓。有消息認為,學科培訓或因此轉向家庭、地下、網上等形式存在,甚至“一對一”的家教也傳言會因此盛行。
就此問題,在教育部8月3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回應指出,家長所擔心的學科類培訓可能轉入“地下”或者家庭來開展這種違規的學科類培訓,對于這種問題,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指導意見。續梅表示,下一步教育部也將出臺針對性舉措,指導各地進行科學鑒別,對發現的違規問題進行認真查處。
“為什么校外培訓這么火熱?除了家長焦慮以外,校外培訓做的非常有意思也是部分原因。” 中教云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創始人兼CEO趙子瑩表示,相比之下,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課堂也使得學生不愛上課,只有將課堂內容豐富化,讓學生重新回歸課堂、愛上課堂,才能真正的改變現狀,“而這一目的則需通過教育信息化來實現。”
數字教材平臺跨越空間距離,促進優質教育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數字教材,早已不是想象中的教材電子版那么單一。乘借著互聯網東風的快車,數字教材、輔助教學資源、各種課堂教學DIY工具,為西部地區帶來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變革實踐。
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普坪鎮中學一節歷史課上,教師孔慶芳要給學生講《三國鼎立》,不同于以前的單純講述,用上了數字教材后,課堂更加多元和生動。對比曹操在京劇中的白臉形象與史書中的帝王之相,讓學生思考自己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樣的人;《赤壁之戰》精彩視頻片段,讓學生進入情境的同時探討曹操失敗的原因;一段《三國演義》片段朗誦音頻,讓學生據此學習三國建立的名稱、時間、建立者及都城。這些多媒體素材,讓學生們真正“入眼、入腦、入心”,學習興趣和效果都得到大幅提升。
云南省昆明市棕樹營小學一節數學課上,教師張仙萍要講解圖形的運動,她利用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剪輯的視頻,把平移、旋轉等現象給學生們直觀呈現出來,還可以親自動手對折各種圖形,在實踐中討論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抽象的幾何圖形,有了數字教材,讓學生們印象更直觀,也更深刻。
這些成果得益于教育部門的選擇。2020年,云南省教育廳在昆明市西山區等地區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數字教材的應用試點工作,試點工作正是選擇中教云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提供正版數字教材支撐,希望通過試點,完成全省數字教材應用試點任務。貴州省同樣積極推進中小學數字教材應用試點工作,試點范圍為畢節市金海湖新區和黔西南州安龍縣,兩地也為此舉行了應用試點啟動培訓會。
“如今的孩子都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的一代,他們更喜歡信息化的內容呈現形式。數字教材與平臺搭配的資源、功能,帶來了直觀形象的情境體驗,精彩的視頻、語音、動畫以及互動游戲等,增強參與感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習興趣。”趙子瑩表示,在如今高速信息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圖文教材已落后,數字教材將成為新的教學工具,“富媒體教室已非常普遍,但卻未真正的利用起來,普及數字教材等優質教育資源,將減少教育水平的差距,促進優質教育均衡化。”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其中對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并創新課程教材體系,增強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系統性提出了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教材作用日益凸顯。在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的引領下,中教云為江蘇常州、大連嘉匯、重慶江津、成都錦江等17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提供課程改革實踐抓手,為實驗區150余所試點學校提供以數字教材為核心引領的智慧教學創新服務,依托平臺提供的豐富數字教材、數字資源和創新應用工具,全方位支撐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探索中小學數字教材育人育才新模式。
在業內人士看來,數字課程教材平臺的的本質是實現優質教育均衡化,同時也為“雙減”政策下教育如何發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鄉鎮、農村長大的孩子們,此前大多數學習體驗都來自于講臺上老師的講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無從想象。”一名教育行業人士表示,一方面,搭載數字教育資源的平臺讓遠在大山的孩子們,有機會觸摸到超越經濟條件所限的新世界;另一方面,依托于數字教材的新型教學模式將重新變革課堂教育,讓課堂教學重新回歸初心,成為教育真正的“主學堂”。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課程設置中心教授李澤林也表示,數字教材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促進教育公平、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及轉變育人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打造優質資源共享平臺,助推教育信息化
目前,通過教育信息化推動不同地區教育水平均衡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也在近些年得到大力提倡。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各地公立學校對優質教育資源和系統化服務的需求均被放大,各種各樣的教育平臺如雨后春筍不斷冒出,也助推教育信息化步入快車道。
“平臺多了,但優質內容卻沒有跟上,很多老師苦于找不到優質資源,費心費力制作課件,重復勞動,精力無暇他顧。”趙子瑩分析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市場體量大、資源高度分散、地域性強,資源供應方不同平臺之間的數據、信息等無法打通;另一方面,學校的學習系統、教務系統、管理平臺也都是各自為戰,形成信息孤島,這些均在阻礙通過信息化手段促進課堂教學真正落地。
從國家層面來看,數字教材被認為是促進教育改革必下的一步棋子。《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創新教育服務業態,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是我國教育現代化戰略目標之一。而數字教材在所有數字化課程資源中起著統領作用,是破解教育信息化應用融合“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關鍵。
在此背景下,基于國家課題打造的“中教云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于2020年6月正式上線。作為以數字教材、教學資源為抓手的智慧教育綜合服務平臺,新模式精準切中行業痛點,打造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數字課程教材平臺上線后,已在山西、寧夏、江西、云南、貴州、山東、四川、重慶等多個省份落地,并為多個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提供支持和服務。到2020年底,平臺已經進入近萬所學校。
目前,數字課程教材平臺的核心業務已布局完成。不僅獲得主流出版社原版數字教材的授權,接入了人教版等多個版本數字教材,還聚合了不同品類的上百家優質教育資源提供方,成為國內版本覆蓋全面、類型兼容多元、資源融合豐富的數字教材綜合服務平臺。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人教社、高教社、101教育集團等著名教育機構,均成為了該平臺的重要合作伙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